在生活中,轻视中年危机的人占据大多数,这类人往往也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,天真的觉得自己的工作收入可以维持到退休,于是在消费和买房等方面大手大脚。
这里特别提醒那些把八成甚至九成收入都贡献给房贷,而且持续三十年的人,注意风险把控,你的工作真的很难干二三十年时间。
不过,如果出现"杞人忧天"般的担忧,禁锢自己什么都不敢做,那就太贩卖焦虑了。
首先,我们要对35中年危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。
中年危机的出现,根本原因在于各行各业对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的高度依赖。
对于劳动者来说,只要你能够通过牺牲个人生活与社交的方式,继续维持高强度工作,抱住某一家公司的岗位雷打不动,你是可以在中年后继续维持工作岗位,直到自己肝不动为止的。
然而,绝大多数人,肯定不希望彻底放弃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,像机器人一样度过自己的大半辈子,除非你是来体验人间苦难的。
所以在生活中,更多的中年危机,其实来自于劳动者的主动求变。具体而言,劳动者会在三四十岁的某个阶段,厌倦这种高强度,日复一日,牺牲生活与社交,又找不到生命意义的打工生活,主动寻求改变。
于是你会发现,很多劳动者会在三四十岁的时候,出现各种“折腾”的操作,尝试离开自己熟悉的公司和岗位,探索开辟脱离打工生涯的第二战场,或者更换到一个强度较低,稳定性高,可以充分兼顾家庭生活与社交活动的职业。
这就是为什么,年纪大的资深打工人,在三十多岁的时候,总想着尝试创业,考公这种操作,其实这个年龄阶段,尝试这些操作是风险巨大的,然而却是让自己活得更好更幸福的人生目标,驱使人们冒险一试。
而在现实世界中,绝大多数人失败了,创业九死一生,考公要走独木桥,早九晚五又稳定的企业也是极为难找。
而失败是要承受代价的,代价就是再就业时的不受接纳。
无论你是大龄被裁,还是在三四十岁的时候主动折腾离开,你都会面临离职后再就业的窘境。
这个时候,大龄的你会发现,出来容易进去难!!!
如果你在某一家公司混的时间足够长,公司对你足够了解,认可你的苦劳,你也熟悉公司的业务,那么即使年龄偏大,如果你想长时间待在这家公司,一直待到自己肝不动为止,这是可以实现的虽然这可能意味着你中年之后要在这家公司装孙子。
不过在前面的讨论中,我们知道,出于生命意义的追求,工作生活的兼顾,绝大多数劳动者都会在中年时出现折腾的操作,选择离职,尝试其他出路的探索。
结果,当你探索失败时,你需要重新找工作,但是你投递的新公司对你并不熟悉,你对这些新公司又没有苦劳,他们没必要承受你难以胜任工作强度的风险,招录一个大龄资深劳动者,而在现实中,这种公开招录对年龄的限制,正好卡在35岁。
当你年龄大了以后,如果出现离职再就业的操作的话,你大概率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,你已经被职场给淘汰了!!!
而这才是中年危机的具体表现形式。
这种大龄离职再就业被淘汰的社会现实,在劳动密集型社会中没有任何解决办法,因为它就是劳动密集型社会自带的天然属性,只要人口红利继续维持,你必然会面临这样的窘境,毕竟你不干有的是人干。
不过,有几种可以缓解的办法。
● 尝试冲击管理层,如果你能够拿到管理层的职位,脱离执行层的工作,企业会认为你有更高的价值,从而放开你的年龄限制,一般来说,基层主管可以放宽到40岁左右,中层总监可以放宽到45-50岁,更高的高管,如果你愿意干,你是可以选择干到退休年龄的。
● 吃回头草,因为你原来的公司对你更加熟悉,只要你在公司足够资深,并且能够拉的下脸来,你的公司也允许这种吃回头草的行为的话,很多大龄的非管理层员工会选择这种做法,来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,直到自己肝不动为止。
不过,这些做法也只是强弩之末罢了,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到了四十岁上下,高强度工作就真的肝不动了,干到退休确实是个天方夜谭的事情。
量力而行,身体健康最重要。
在解读完中年危机的话题后,我们接下来说说博士,普遍面临哪些问题。
对于硕士博士这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来说,他们拥有更高学历,接受更多专业技术和学术培养,这使得这类人才在和普通劳动者相比时,拥有不少的优势。
这里的优势,不仅仅体现在薪资待遇上,更体现在工作选择上,高级专业技术人才,拥有胜任技术密集型工作的能力,这是普通劳动者无法相比的。
不过到目前为止,国内各行各业,对博士还是相对宽容的。
实际上,硕士博士参与的科研学术培养,更加适用于学校,明显不适用于企业,相比学位,很多时候相关企业的实习经历其实在充当敲门砖上更加硬通货。
不过,更高学历教育,包括名校的加持,对学生在通识素质,校友资源,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塑造,是公司所需要的。
由于博士进入社会的时间整体偏晚,很多博士讲入社会时就已经三十岁上下,这一点企业也是知道的,因而在招聘年龄要求上,如果你是博士,一般在年龄上会被适当的放宽几岁。
这一点很关键,因为这可以让你在年龄更大的时候,仍然能保有离职后再就业的机会,对于本科和硕士来说,三十五岁就难以再就业被职场淘汰,但是对于博士来说,企业对博士年龄的相对宽容,意味着博士们在三十七八岁的时候,企业仍然允许你以招聘的方式加入,这让你得以在大龄情况下,仍然能够实现再就业。
至于中年危机话题本身,我们既要重视中年危机的后果,未雨绸缪,但也不要过度焦虑,杞人忧天,中年危机并不是年龄变大后的一刀切,而是劳动者与企业共同作用的结果,社会对博士的相对宽容,给予博士的更多溢价,足以确保博士的工作与生活质量超过绝大多数劳动者,如果你有博士学位,你应该感到骄傲和荣幸才对。
千万不要有一劳永逸的想法,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,告诉自己“一定要快跑,不够优秀在什么时候都会被淘汰”。
学 校 | 项目类别 | 上课地址 | 学 费 | 查 看 |
ISC法国巴黎高等商业学院 | EDBA | 上海 | 42万 | 点击 |
法国尼斯大学 | EDBA | 上海/北京 | 29.8万 | 点击 |
诺欧商学院 | EDBA | 上海/北京 | 58.8万 | 点击 |
蒙彼利埃大学 | EDBA | 上海/北京 | 32.8万 | 点击 |
DHM | 上海、北京 | 35.8万 | 点击 |